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3页  (第1/2页)
    就在大家惊疑不定的时候,沉默许久的沈明洲开了口,“我这只是实验理论上的太阳转换技术,一切标准建立在符合实验条件下的运算才能得到60.12%的结果,跟实践应用有很大的差距。”    “谢教授,您研究的追导技术哪怕现在只有45.3%的转换率,随着后续新材料的发展,这项技术的转换率将出现飞跃式突破。这是真正能够投入实践,进行普及的太阳能研究成果。”    谢春应诧异的盯着沈明洲,“小同学,你知道我研究的追导技术?”    “我读过您的论文。”沈明洲做太阳能实验,几乎读遍了国内外所有公开论文。    不仅如此,他可以十分笃定的断言,“您的技术唯一瓶颈在于硬件配置,追导技术转换率越高,设备性能必须更优秀,以至于成本高昂。但是,高成本不是追导技术的缺点,是硬件设备的缺点。”    “等到下一个时代的智能设备出现,追导技术不但能够突破70%光电转换率,还能大面积推广应用,让太阳能成为主力能源。”    他说得斩钉截铁,直接将转换率拉高到70%。    不是因为沈明洲感谢谢春应的认可,而开始商业吹捧,是因为他见过。    谢教授研究了三十多年太阳能,坚持革新追导技术十年之后,终于实现了研究突破,乘着低成本高效的新智能设备的东风,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。    太阳能的普及让人忘记了电能捉襟见肘的时代。    沈明洲回到这个时代,研读谢教授的论文,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太阳能研究事业的执着。    这个人穷尽一生只做了一件事,而这件事让全世界受益终生。    可是,始终在昂贵成本里一筹莫展的谢春应,听到这番话,只当做是小孩子对未来的展望。    单纯而赤诚。    他笑道:“你所期望看到的,也是我的毕生追求。也许你觉得理论付诸实践很难,可对我来说,理论只要有了突破,实践应用不过是时间问题。”    “小同学,你不用谦虚,也不该谦虚,就凭这套太阳能转换技术模型,澄明工程大学都会向你敞开大门,哪怕你考试成绩再差,也能免试录取。”    听到这句话,大家都在为了沈明洲免试录取的好事高兴。    本想着借这次的事情,打压沈明洲威风的许方,脸色僵硬的视线来回不断的在谢春应和沈明洲之间打转。    他教了多少学生,都不一定能考上澄明工程,凭什么沈明洲靠个实验,却能免试录取?!    杜校长松了一口气,说道:“有您这句话,我们学校也好给舆论一个交代了。”    沈明洲成绩差怎么了?    只要谢教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