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百九十章 读报  (第2/2页)
敏感的官吏们就更是不会错过。    一天之内,十万份报纸销售一空。    报纸上登载的各类文章,各种消息,也在不同的人群之中传播开来。    而最该读到这一份报纸的人——夏伯严——在上早朝之前就看到了这份报纸。    怎么可能看不到呢,光是夏府门口,沈其音就给安排了三个报童,一大清早就开始高声叫卖。    在京中做官的人,不论大小,一定都知道竖着耳朵听风向,即便是宰相也不例外。    夏府的门房听到了报童叫卖,立刻就买了一份《京华周报》。拿到手里一看,只见当头的版面中一上一下两篇文章,分别是:    《献俘仪——三才湾的大胜》    《建国三十五周年预热——凌烟阁忆文武》    门房一看就知道这东西不得了,于是上交给了管家。而管家则立刻呈给了夏伯严,此时,这大成国的当朝宰相正在吃早餐。    “报纸?”    “是的老爷,今天早上开始卖的,上面说了一些朝中的大事,小的就赶紧给您送来了。”    “嗯,很好,放在这吧。”    “是老爷!”    管家退了下去,报纸则被留在了餐桌上。    夏伯严缓缓地喝着粥,坐在对面的儿子,翰林院编修夏韶文,心中好奇,便取了报纸来读。    夏伯严连个眼皮都没抬,一口一口吃完了粥,擦好了嘴,这才问道。    “上面都写了什么?”    “这……”夏韶文早就看花了眼,支吾一阵之后,起身走到父亲身边,双手呈上报纸,“里面的内容繁复,还是请父亲自己过目吧。”    “哦?”    夏伯严接过报纸,眯起眼睛,快速地浏览了起来。    “献俘仪?朝廷大事,这还没办呢,他们就敢写,也真是大胆。”    夏伯严的语气很平淡,甚至有些调侃之意在其中。    夏韶文则提醒道:    “父亲,您还是看看下面那篇文章吧。就是建国三十五周年的那篇。”    “嗯?这是个什么名头?祖国的三十五岁生辰,唔……非以帝王生辰为贺,而是以开邦立国之日为念,倒也不错。不过三十五年,也该是明年才对啊。这还有一年呢,怎么就要‘预热’了?”夏伯严自言自语地读着报,一会点头,一会摇头。    “父亲,您看那个凌烟阁功臣提名。”    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唐代,自然也就没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典故。    《京华周报》上说的凌烟阁,乃是一个为庆贺建国三十五周年所设置的特别板块。    “经有关部门许可,本报将在每一期凌烟阁专栏内介绍两位国朝功臣,一文一武,直至今年年末……沈渠昆……庞洪。”    这是此期凌烟阁介绍的文臣武将,两位都是已故之人,皆为国公。这庞洪庞将军比沈渠昆死的更早,是在沙场战死,马革裹尸的。    介绍此二人的短文用词质朴平实,只论功不议过,却也相对观,没有太多溢美之词。    文章是挑不毛病来的,除非去咬文嚼字,牵强附会。    可夏伯严反复读了两遍,不知为何,却总有种后背发寒的感觉,好像文字之间有什么陷阱一样。    饶是心中有些波动,但夏伯严依旧稳如泰山,反问儿子道:    “这篇文章怎么了?”    “父亲,您才是当朝宰相啊!而且在任时间最长,为国为民,操劳最久。他们要议功臣,排在第一位的也该是您啊!怎么能把沈渠昆放在您的前面?”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